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14 18:59:07

昨日讀經:晨起誦《孟子·萬章》上下各一遍。春子午後誦《論語·學而》~《鄉黨》一遍。《聲律啓蒙》兩章。復習《木蘭詩》兩遍。
和夏學習字卡。聽經未讀經。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15 17:30:18

昨与春子共讀《论语·先进》《颜渊》各四遍,写字。和夏读《弟子規》一遍学习字卡,认字。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18 06:01:04

今日,春子与小朋友共讀《学而第一》《声律启蒙·一东》,复习诗词吟诵若干。和夏与强强共讀《弟子規》,古诗兩首。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2 15:27:47

上週六:春子下午参加第一届德华杯汉语诗文朗诵比赛,比赛由德华旅行社与孔子学院合办。小春子以“木兰诗”获得B组特等奖,赢得一张回国的机票。
周日在学堂上课,上午学习了论语,声律启蒙和三首和七夕相关的诗词。
週一有当年一德书院的同学来德国,两个小朋友和小夏放学去玩沙子。
周二余诵读《孟子·万章下》《告子上》一遍。春子诵读《论语·子路》《宪问》各一遍,诗词三首十余遍。写字。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2 19:10:53

秋风先生微博#国史微谈#为重新发现儒家贰 写作张之洞篇,先生设计新学制,力主中小学生读经。晚年倡设存古学堂,传授吾国经学、史学。此一杰出学制被蔡元培氏毁坏。此后学校养成之人有知识而无文化。因无文化,故知识亦极为浅薄,徒作学舌。曲折九十年,今有国学院之设立。假以时日,必有经学院之设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3 04:34:05

关于“艺”,摘录几则徐晋如的观点。
我认为不能守一艺,就不能真正理解传统。
对传统文化,如果你不能守一艺,不是长期浸淫其中,你的态度很难不是功利主义的,你对传统的理解很难是深入的。
我说过,“不能守一艺,就不能真正懂得传统。”其原因是,传统是需要用生命去践行的,以艺希道,是生命成长的正途。所以我说,判断一个私塾是正牌还是山寨,只要看它是否由诗开始。
所有问我该如何学好国学的人,我都一率回答:先通一艺。
不能守一艺,终身在墙外。要么会写诗填词要么会弹古琴会书画,看看书谈谈观点,永远是野狐禅。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3 05:09:38

昨日春子诵读诗词若干,《论语·子路》《宪问》各两遍。余诵《孟子·告子》上下各一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8 16:05:21

馬英九先生在facebook上的帖子,很感動。

現代社會由於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結果,大家多數忙於工作,無法像以往過著三代同堂的生活,許多智慧與美德,也因疏離而漸漸流失。因此我上任後,從99年起訂定8月的最後一個周末為祖父母節,希望為年輕世代搭起與祖父母間的橋梁。雖然我自己還沒有機會升格為祖父,但當我上周日出席在桃園縣舉辦的祖父母節嘉年華,看到長者們備受呵護的笑容,我就明白這個節日有多重要。

我從小由祖母帶大,受她影響非常深。她教我惜福愛物,讓我養成節儉不奢侈的習慣,常吃便當的我,也總是一粒飯不剩;為了讓我存善念、做好事,她特地帶我到萬華龍山寺參觀有關因果報應的展覽,祖母雖然不識字,但她卻透過各種方式,讓我知曉待人處事的道理,一輩子受用無盡。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超過6成的孫子女說不出祖父母名字,4成4的祖孫平常往來極少,這種「遙遠的祖父母、忙碌的孫子女」現象,過去血濃於水的親密關係,越來越不復見,讓我感到非常憂心。

長者的智慧,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寶藏,從政後,我更是在不同場合,吸收他們對於人生的獨特經驗。曾兩次向我挑戰長跑的老伯,提醒我全民運動的重要;專程到台北拜訪我的不老騎士,鼓舞了我對改革的決心。上任以來,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老人社福機構去拜訪,除了探望、問候他們,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家中長者的重視與關心。

台灣是我們終老的地方,照顧老人,就是照顧我們的未來。政府或許能夠照料長者們的身體健康,但他們最渴望的快樂,則是孫子女溫暖、熱切的問候。你有多久沒好好陪阿公阿嬤聊天,或是讓他們好好牽牽你的手?不要等,就從今天開始吧!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29 05:49:31

周日,春子参加致谦学堂课程。诵读论语,声律启蒙,吟诗若干。
周一,春子誦《論語·子路》《憲問》一遍,《為政》兩遍。習字。吟詩。
和夏跟讀《弟子規》半部。認字。

ymei 发表于 2012-8-29 06:04:13

本帖最后由 ymei 于 2012-8-29 06:05 编辑

看到春子、和夏进行得如此顺利,很感叹!我家读《弟子规》等半年有余,之前尚可,现如今抗拒严重,迷途中!
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不肯多读:比如《弟子规》读个一章就不乐意继续下去;读《论语》,不用提比如《学而第一》完整篇,只乐意读两页纸就大叹累,只说不愿读。
我亦不知是否孩子与我一起时间太少,大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玩野了的缘故,但能肯定自身带领引导有诸多问题。
不知状况如此,接下来如何能转好?
倒是想着赶紧来请教春夏妈妈了!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8-31 05:33:56

昨日檀作文老师微博摘录;彦儿姑娘带了一个女伴来喝茶。彦儿说女伴是第一次穿中式服装,是她一手打扮的。女伴先是不敢穿,不知道会穿出什么效果。可是穿上以后,马上感觉到走路的步子都变慢了。走在公园的水边,有风吹来,裙角飘扬,顿时懂了啥叫飘逸。彦儿说传统文化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说我在澄碧山房是情境教学。


彦儿说她要用一种高雅而有趣的方式推广国学,让国学生活化。又问我怎么想。我说国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两个字:涵泳。学国学,必须以研习为手段,由技希道,坚持日课。教国学,重在熏陶。你有修养,有气场,自然能感染人,自然有人追随你、跟你学。兴趣是熏出来的,不是强给的。国学传承,不外涵泳与熏陶。


彦儿说她去丽江,对丽江古乐的民间传承方式很感兴趣,居然是这次在某一家聚会,下次再换一家,定期举行。我给她介绍了传统文人雅集的方式:蝴蝶会。人不分贵贱,家不分贫富,但取投缘,各出所有,一壶酒,一碟豆,便作风流道场。


彦儿问我学吟诵,有没有必要尽可能多地占有各派资料,我说没必要。又问我吟诵的意义及原则,我说吟诵的目的是体现中国诗文的声韵之美,原则是依字行腔,平长仄短,逢入必断,合乎古诗文的节奏和韵律特征。吟诵的学理是文体学与声律学;不宜过于追求舞台效果。明乎此理,可言吟诵。不明此理,终是百衲。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9-1 07:02:4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9-1 07:03 编辑

午後攜春夏陪同來訪的尼泊爾婆羅門老師K教授散步。秋陽和暖,清風徐徐;園中澗壑溪池,有烏龜栖息,有野鴨嬉戲。行至芳草如茵處,小坐三刻,春子隨K師唱誦梵文《長壽字庫》……不由想起去歲初春,加德滿都Baudha旁寓所中,每日清晨,春子也如是乖巧,安坐K師身旁,隨誦梵音。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9-25 17:22:46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9-25 18:56 编辑

上周末至柏林,再訪柏林稚子學文讀經班。與孩子們同誦經典,吟唱古詩,學習漢字;

每週日或者週六,這五六家的小朋友們聚在一起。媽媽們分別擔任經典誦讀課、古詩詞課、繪本閱讀課的老師,真是一個溫暖的共學團體。 小春子也有機會和她們一起讀經、嬉戲。




媽媽們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詩畫文本。



這個周末,東白師(金蔚先生)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柏林聽泉-東白古琴欣賞會”與周日“巧拙之間——東白古琴導賞講座”。稚子學文讀經班的幾位媽媽們也前往聆聽,幷且頗感契合,意欲習琴。遙想明年此時,柏林城中,大約也會常常響起稚子弦歌之聲吧。





xiaonuaner 发表于 2012-9-25 18:31:18

好漂亮的姑娘呀,喜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0-6 19:47:57

在印度,無論男女,傳統服裝,或者稍作改良的傳統服裝,都是他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穿著。很多生活在此地的外國人也會很自然地入鄉隨俗,穿著印度衣服。為春子新入兩套印度兒童裝,今日Odissi課上即著此起舞。春子還惦記著,給樂焉也買一身吧,她也學印度舞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0-27 06:34:09

利用秋假去印度三周,春子收获最大。走访乡间,参观了三处世界文化遗産,每天早晚分别参加印度古典舞和古典声乐课程,白天则在脩院艺术馆读书画画,顺便观摩故宫來的专家在這裏裝裱书画的工作,自己也煞有介事地学习了一番。

前十天读完了自己带去的五本中文书(每本都超过十万字),正体的《春秋故事》,简体的《资治通鉴故事》《说岳全传》《杨家将故事》《给我三天光明》,没书看就开始抱怨,于是带她去Auroville买了几本英文书,最后十天则除了读了新买的三四本英文书,还把那些中文书又复习了一遍。

越发感觉让孩子爱上中文,爱上中文阅读并不困难,重要的是给孩子阅读中文的能力。



更多此次印度行的美图,详见博文《小春子再访天竺》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0-31 05:22:33

很久没有记录孩子每日读经了。今日小夏跟读老子20-29章两遍;春子诵《论语·里仁》~《泰伯》一遍。两人吟诗數首。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1-13 15:28:44

幾日讀經日記

昨日親子讀經小組上和夏與小朋友復習經典和蒙學吟誦。春子康康元元復習聲律啓蒙一章和論語雍也篇。今日大學南亞日,傍晚春夏前往參與,體驗了印度手繪後小夏體力不支而睡去,完全錯過了古典婆羅多舞和奧迪西(Odissi)舞演出。春子見自己的Odissi老師登臺,興奮异常。


晨往致謙學堂。春子誦論語、聲律啓蒙等,吟詩數首;和夏誦《老子》數章,五絕數首,復習蒙學聯誦;余與諸少年誦《孟子·離婁上》一遍,研讀《公孫丑下》一章,習《顔氏家訓》數章。其一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甚是甚是。後復習詩詞吟誦十餘首。


午後春子誦《論語·顔淵》,《聲律啓蒙》上平《五微》《六魚》,和夏诵读《老子》数章,吟诗數首,繪本兩冊;余誦《孟子·離婁上》。昨日英文讀經有牛津的師兄和師妹參與,作爲英語母語者,他們也沒有深入閱讀過斯賓塞,與春永的幾番問答頗爲精彩。誦完SonnetII,稍刻沉靜後師妹深情感慨:It's really good!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1-14 04:09:29

晨誦《滕文公下》《離婁上》一遍,午後春子誦《聲律啓蒙》上平六魚,《論語·顔淵》,和夏誦《老子》十五章,吟詩數首,繪本一册. 15日徐健順老師抵德開講吟誦,春子將參加16日下午,17日全天漢堡課程與工作坊,18日柏林講座,22日哥廷根座談,23日Wuppertal課程、杜塞講座、24日波恩講座——小同學又要游學一番.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1-15 02:30:19

晨誦《孟子·離婁上》一遍;春子感冒未上學,也拿起自讀了《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遍,午後復習《子路》一遍,吟《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滿江紅》《將進酒》《蓼莪》等;和夏誦《老子》凡二十章一遍,吟詩數首,繪本兩冊。春夏讀僑教雙周刊,此期關于印刷術等,春子指出其中拓印文本圖片的錯誤。

chencbin 发表于 2012-11-15 14:42:05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3 0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上一起床,就看到广州林美娟老师的微博。
@思行之林:天大的好消息,刚收到徐老师信息,吟诵进入了全北京 ...

不觉得这是什么好消息,把某些人的愿望或思想强加给所有的学生是不可取的,并且"吟诵"的内容也容易夹带私货.现在的国学热已经祸及全部中小学生了,再这样发展下去,不知道是个什么状况.想返祖吗?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2-5 07:51:03

余诵《孟子》一篇。春子吟《论语》一篇,《黄帝内经》第一二篇;和夏跟读老子五章,吟诗十余首。

摘录《邓之诚文史札记》中邓先生对胡适的评价。
先看邓氏日记之胡适印象。邓先生这种老派学者对于新文化运动当然是不以为然的,人前人后,他都丝毫不掩饰对白话文运动及其中风云人物胡适等人的厌恶。最初邓先生执教北大,后于1931年转赴燕京大学。这一变更是否和之后轰轰烈烈的林损事件一样,要和胡适之扯上关系,值得玩味,因为当时主持北大文学院的便是胡适。据说邓先生在燕京每学期开课都要骂胡适:“同学们,千万要听明白,城里面有个姓胡的,他叫胡适,他是专门地胡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两个人,一个姓胡名适,一个姓傅名斯年。他们搞什么学问?胡适就是‘胡’说八道,傅斯年就是‘附’会。”公开场合尚且如此,日记里当然更不会客气。胡适等人可谓“躺着也中枪”。


日记中涉及胡适较多的是在新文化运动方面。如1934年4月10日写道:“蒋中正曾言‘五四’以后为亡国学风,意即在胡适诸人也。恐胡必以一走了之。”冯案:邓氏日记提到极峰人物的时候不多,也没什么好评。此处却引为知己,想来自然不是仗势欺人,而是心有戚戚焉了。然则胡适对现代学术影响之巨可见一斑,邓先生也只能徒唤奈何,不能“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了。“恐胡必以一走了之”一语也流露出了些许不屑。  1934年5月29日,邓先生因为报纸价格不菲,停订两种。于是想到“胡适辈力倡以白话作报,谓可普及人民。而不知报费之昂,穷檐矮屋众人,岂其力所能哉”?世易时移,报纸仍然没有“普及人民”,却由电视一统天下了。  1942年12月3日,邓先生读沈垚《落帆楼文稿·答张渊甫书》:“今之习为俗体者,皆曰欲人易晓。古人如此古奥而不患人之不易晓,今人恐人之不晓而至为如此之俗,是不以古人待人,而驱人皆不学而已矣。”邓先生颇有感触:“其言未免过偏。然今之为白话文者,不可不知此义。”此处可为之进一解,有时古人用古奥语言写就的古文我们可以看懂,反而是今人用下里巴人的语言挥洒的今文难以理解,想来不是我不学之故吧。  1946年5月6日,读郑风《寒村诗文选》:“其诗学宋,别是一格。自谓瓣香陈白沙、庄定山,然口语太多,几类弹词唱本,惜未为胡适辈所见,不然必当标榜也。”我想邓先生若给胡适提供这些材料,说不定郑风真的会和他师法的陈、庄一起被收录到最终完整版的《白话文学史》中去,他们的诗远比该书已收录的一些作品高明,可惜邓先生不会提供,胡书也没有最后完成,这只能是我的双重假说了。  1954年5月24日,邓先生大发感慨:“今大学生知有孔孟者,亦罕矣。再过数年,虽呫哔者将不识孔孟为何人。胡适辈欲打倒孔家店,岂非枉费心力?”“不惟古圣失其据依,即今圣亦瞬息而过。”时至今日,好古、知古之人较彼时自然更少,胡适诸先生当日矫枉过正,自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54年12月17日:“此间科学院开会,分九方面讨论胡适思想,甚为热烈。讨论或将到明夏始毕,书生千古未有之荣,胡适将自夸矣。”冯案:1954年,中国大陆大兴批判运动,先是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后来转向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最后出版了《胡适思想批判》等三百万言之多的批判文字。胡适认为:“共产党以三百万言的著作,印了十几万册书籍来清算胡适思想,来搜索‘胡适的影子’,来消灭‘胡适的幽灵’。共产党越清算我的思想,越证明这种思想在广大的中国人民心里,发生了作用。”(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对这种自上而下发动的批判,胡适将其看做是自己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乃至政治信念的胜利,是另一种对自己的抬举和宣传方式。胡适一再和友人说:‘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为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毕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古远清《几度飘零:大陆赴台文人沉浮录》)邓先生“书生千古未有之荣”云云,真的道出了胡适的切身感受。  1955年8月9日阅《醒世恒言》,邓先生禁不住慨叹:“市侩射利,确有见地,至于转移风气,竟以此为科律,其罪浮桀纣,殆不容诛矣。”虽然此处没有指名点姓,但所骂之人,自然是新文化运动诸公无疑了。  1956年5月9日:“闻胡适在美国大放厥词,谓主义不可信,亦如孔孟之不可信。何其狂妄。此辈在世,天清地宁不可得也。”话已至此,“怨毒之于人甚矣哉!”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2-6 08:08:44

20121205
與春子同誦《孟子·梁惠王上》一遍,誦《詩經·七月》《蓼莪》五遍。和夏誦《老子》十章,吟詩數首。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2-6 19:06:40

壬辰年冬中华吟诵欧洲行——徐健顺老师德法系列讲座座谈纪实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2-10 03:04:15

2012年12月9日大雪。
致谦学堂课程。春子诵读《论语》《声律启蒙》。读经课後书法课。
小夏跟班学习《老子》和《我爱吟诵》。


允中2010 发表于 2012-12-10 14:41:15

儒家经典,如今也该在国内好好推广推广了,瞧人家!多好的家教啊,虽然身处国外,但还不忘教育国学,我泱泱大国,国内却只有极少数的国学学院(也是贵族的),少数的少儿读经班(也是凤毛麟角),我们的工人父母有几个会背诵儒家经典?我们开始学习了吗?如果我们都不会,我们的下一代呢?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意志力在何方?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瞧...人家日本京瓷公司,世界500强,懂事长,却用一本“活法”告诉你:我用的事儒家经典,才能白手起家,今天我还用儒家经典壮大企业,立足世界!楼主条件优越,好羡慕你都能给宝宝这样的学习环境,别忘了,等他长大后,也多为中国文化出力,最好是个大学教授,国际中文系更好!呵呵不论如何,我顶贴

fcy123 发表于 2012-12-11 17:08:27

ymei 发表于 2012-8-29 0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春子、和夏进行得如此顺利,很感叹!我家读《弟子规》等半年有余,之前尚可,现如今抗拒严重,迷途中! ...

我们家不喜欢读弟子规,喜欢读论语,原因不明.我自己教三字经的时候,孩子还是很喜欢,后来他们幼儿园教弟子规,孩子就表现出抗拒,不过后来我带着玩一样的读,虽然不喜欢,但也不排斥,是不是方法上的原因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2-21 17:38:05


今年冬至为12月21日。西方的圣诞节也即将来临。
春夏二子的冬至与圣诞是如何度过的,详见博文
冬至与圣诞——有节日记忆的童年



epsa0495 发表于 2012-12-28 10:22:51

看了楼主的博客,让我这样的普通娃的妈妈情何以堪~~呵呵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3-1-12 19:07:13

冬季与《七月》相遇——诗经之美,稚子学文


西历新年一过,携春夏二子与友人之女康康赴柏林,再会柏林稚子学文读经班诸友。春子再见好友,欢呼雀跃,小夏康康也在玩耍中很快熟悉了新朋友。当妈妈们在厨房沙发上喝茶叙旧之时,孩子们已经在几间教室里嬉戏开来,笑声洋溢。

    和几位柏林的妈妈小敘一刻,言歸正傳,来柏林的目的之一是和这里的友人们交流读经冬令营上刚刚学习的《诗经·豳风·七月》。前晚给柏林的妈妈寄去《七月》的纯文本,一个小时不到,友人雁就寄来了她加工好的圖文本:字体更大,配有适合的图片,旨在让孩子认字读诗之余通过图片更好地理解诗意。每次见到雁做好的圖文本,都禁不住要赞叹她的一番用心。

   上传柏林稚子学文读经班的《七月》图文本到爱问知识人,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442583.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wODA0MzQ0/v.swf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家有春夏(新增 回國見昆曲家張衛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