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vier 发表于 2011-12-4 02:32:10

楼主,想问您一个非常肤浅的问题。

我家小孩现在2岁1个月,这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国学启蒙的帖子和博客,深以为然,准备给孩子实施国学启蒙。不过对于开始完全什么头绪,基本上考虑的是给他放三字经的音频,到他想开口跟读的时候自然会开口。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或者说,我自己每天拿三字经在他面前诵读的效果会更好。
希望楼主指导,谢谢。

elvier 发表于 2011-12-4 02:33:51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3 0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上一起床,就看到广州林美娟老师的微博。
@思行之林:天大的好消息,刚收到徐老师信息,吟诵进入了全北京 ...

wow,太棒了,确实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我家孩子开始小学的时候,应该已经在全国推广了,他能赶上,哈哈。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03:14:43

elvier 发表于 2011-12-4 0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想问您一个非常肤浅的问题。

我家小孩现在2岁1个月,这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国学启蒙的帖子和博 ...

就从父母自己读经开始吧。家里也经常播放经典的诵读和吟诵录音,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

当然,父母自己先认真读经,尊重经典,是最为关键的。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03:20:26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5 05:17 编辑

2011年12月4日诚意班教学笔记第一节课经典学习:早上9点过到学堂,和先来的三个孩子开始诵读《论语·泰伯第八》和《子罕第九》。其他学生陆续到来。问了孩子们平时在家诵读的情况,鼓励他们要坚持诵读,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但是日积月累的功效,不可小觑。   之后和孩子拿出覆宋本《论语集解》,一起吟诵了《学而第一》一遍。今天正式教少年班学生读古代注本。以论语第一篇第一章为例,每读一句白文,一个学生领读下面的注释,再逐句告诉他们所遇到的注释语句的结构,以及注音的方法。何晏的《论语集解》和朱熹的《四书集注》都是论语的经典注释,而且非常简洁明晰,在过去都是作为教科书来使用的,适合少年学生的程度。大部分注释的字句我问孩子们是什么意思,都有学生可以回答上来。可见,要粗通这类注释,对海外华裔读经少年,也不是不可想象的。而渐渐学会阅读古注,则孩子们日后可以通过自学来学习更多经典,并了解这些经典的含义。当然,能读文言注释的孩子,读白话文注释,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因为白话文注释良莠不齐,所以我们还是期待先带孩子直接读经典的古代注释。则面对现代学者的注释,他们应该更有能力鉴别。      给孩子们留的任务是自己回去读第二页的注释。
汉字学习:诵读《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前六十个部首。读毕,考了孩子们几个字,问他们这些字是哪个部首的,有皇,祭,琳,理。画了莫字和卉字的篆字让孩子们猜。写到“芔”和“茻”字,想起來一個章太炎的掌故,一說章太炎有三個女兒(一說有四个女儿),都是古字命名,艰深难懂。結果女儿們到了适婚年龄,都没人提亲,原是因为想提亲的人不懂读她们的名字,不敢提亲。章太炎得悉此事后,還要專門開個會給衆人解釋(一說是章太炎在宴会中无意说出她们名字的念法,讓衆人知道),女儿們的婚事才不至于因为“不会念名字”而耽误。
據說他女兒的名字是章㸚,章叕,章㠭。章㗊。

真讓人暈倒啊。

不過轉過來誇誇我們的孩子們也認識“芔”和“茻”了,以後給她們講上面那幾個字。   
讲了小和少字,解释少和”小“的关联,一个是体积,一个指数量,都是微小的意思。让孩子们说几个带”少”字的字,很多都和微小的意义相关,比如“沙”,就是水边很细小的石粒,“砂”也是,“秒”原意是禾苗的尖端,也是很小的,现在用作很小的时间单位,还有渺等等。接着讲了 八字的字源和字义,从“分”“公”两个字可以看出八的字义。“釆”部。 说文说:象獸指爪分別也。给孩子们看了甲骨文的写法等。
番:番獸足謂之番。“悉”和“释”也是这个部首。
部首“半”。说文解释【半部】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凡半之屬皆从半.牛,这个部首非常有意思。就是一个牛头,孩子们看了小篆,都一眼认了出来。牛在中国古代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字都和牛有关。例如“特”,现在“特别”“特殊”都和这个字的原意有关。最后给孩子们画了一个字。立刻就有孩子猜出是“牢”字。牢閑,養牛馬圈也。第二节课学习檀作文老师雒诵堂的习静环节。在第二节上课前和孩子们一起习静数息三分钟。诗词吟诵:复习《赠卫八处士》吟诵两遍。 吟诵完毕,给孩子们介绍了叶嘉莹先生这次和景山学校学生的交流。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IzMjQ0NzA4/v.swf

上个月的第二届中华吟诵周上,景山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在表演《赠卫八处士》之前,刚好在在演出厅外遇到叶嘉莹先生,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叶嘉莹先生的吟诵调,就先给先生演示了他们的吟诵。之后叶先生给了她的建议,看来先生对现在吟诵教学中的表演化倾向非常不赞同,尤其反对很多夸张的手势和造作的姿态。我以为这是非常中肯而重要的。因为吟诵不是表演,而是读书的自然生发。先生說只有自然地吟诵,才能真切地体悟诗歌的含义,进而学会作诗。的确如此,很多人很会朗诵,但是最好的朗诵家估计是写不出什么文章的,就像会演戏的人也再好也不过就是作戏而已,和剧作家的距离也是天渊之别。戏剧化的吟诵不是过去文人君子的涵养功夫。还是孔子的那句话,古之學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复习诗经·汉广和 黍离吟诵一遍,学习桃夭的吟诵调。对对子练习:问了上周作业里的“益友”孩子们对了什么,有同学说对了“良师”,也有同学说对了“良朋”。针对“良朋”这种对法,给孩子们讲了什么叫对子中的”合掌“,是不好的对法。又出了“绿豆”,有同学对“黄瓜”,也有对“西瓜”和“紫米”,讲了“西瓜”为什么不如“黄瓜”好,而“紫米”则因为“米”是仄声,并不适合做下联。又出了两个上联“蝴蝶”和“芍药”,都有孩子们对出来了,“蜻蜓”和“芙蓉”。给孩子们讲了对联的贴法,上下联的位置。千家诗:复习和学习了《游园不值》~《春暮》的吟诵。讲解了《游园不值》的大意。上次吟《滁州奚涧》时孩子们发现有问题,说好了这次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次先让他们標平仄,大家发现真的不是普通的七绝。原来,这是一首折腰体的七绝,当然吟诵时要注意不同于其他平起的七绝。吟罢杜甫的《漫兴》,建议这些都很会画画的孩子其实可以根据千家詩里一些诗句画画呢。最后一首《春暮》也让孩子标了平仄,到了最后一句“青草池塘独听蛙”,告诉孩子们可以根据平仄的规律判断“听”字在这里的发音,有此告诉他们为什么《千字文》里的“虛堂習聽”的聽要用四声的仄音。    第三节课古文学习(非本人上课,略)第四节课书法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03:39:07

#今日讀經#晨起與春子于致謙學堂誦《論語·學而》《泰伯》《子罕》各一遍。吟《漢廣》《桃夭》《黍離》《贈衛八處士》及《千家詩》十首一遍,誦部分《說文五百四十部首》,習字數個。午後誦《百家姓》一遍,《莊子·人間世》一遍。

elvier 发表于 2011-12-5 09:07:52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0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从父母自己读经开始吧。家里也经常播放经典的诵读和吟诵录音,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

当然,父母自己 ...

谢谢建议,今晚开始诵经。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16:44:23

一篇新博文,综合了最近叶先生在吟诵周上的发言。
叶嘉莹:吟诵是自然的读书方式

11月11日~14日,专门回国参加了第二届中华吟诵周活动。       这次活动中可以记录的事情很多,也有很多感动与感慨:与会的老学者们,徐健順教授,親近母語的徐冬梅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学生们,以及一直辛苦付出的志愿者团队和吟诵学会的工作人员……        非常幸运的是这次可以亲自聆听叶嘉莹先生的讲话。虽然令人难过的是先生13日下午开始发烧,之后据说久久未愈,这几周一直在去医院。令人担心……祈愿叶先生身体早日康复。
   我个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吟诵周或者吟诵论坛活动,也是第一次现场看到这麽多吟诵课堂和吟诵展示。这其中有很多令人惊喜和赞叹的地方,但是称赞的话已经有很多人讲了,我就不需要重复了。
   说说我认爲的不足之处吧。比如我看到很多吟诵展示,常常会有一种“过了”的感觉。有时我想可能是我太苛刻了,因爲要表演,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倾向吧。但是想起来我也曾经看过不少youtube上的日本诗吟,甚至日本诗社的日常练习,都是比较庄重的。台湾的吟社活动也是很雅的。
当然,因为吟诵不仅仅是看到的样子,听到的声音,其实是一种读书人的涵养功夫,没有日常的诵读与研习体悟,仅仅学习些声韵分析和手势还离吟诵的感觉相去甚远。
   吟诵周第二日,有与会者发言表示看了吟诵展示,感觉吟诵似乎是非常奢侈的东西,不知自己的生活怎么可以贴近吟诵。      对此,叶嘉莹先生做了发言,我恰好随手录了下来,并且深深赞同叶先生的观点。一开始,叶先生就讲道“在我的心目中,吟诵不是奢侈品,是日常的。有时我看到大家把吟诵弄得很严重,化了很多妆,弄了很多很突出的手势。在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这样子的……声调不只是声调,也不只是平仄长短,而是在平仄长短之间,能够把诗歌内容的感情和感受传达出来。”
前天因为找叶先生吟诵《赠卫八处士》的资料,才注意到吟诵周开幕式当晚的一份视频。当晚景山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在表演《赠卫八处士》之前,刚好在在演出厅外遇到叶嘉莹先生,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叶嘉莹先生的吟诵调,就先给先生演示了他们的吟诵。      叶先生听罢,也肯定了学生的努力,但是先生的忧虑也是显而易见的。她对现在吟诵教学中的表演化倾向确实是非常不赞同,尤其反对很多夸张的手势和造作的姿态。
叶先生的一番话语,可谓语重心长:“我们的吟诵需要很自然地表现一种感情,并不要故意造作,不要故意夸大。而且如果你学会了读这一首五言古诗,应该不只是会读杜甫的这一首五言古诗,应该也可以读其他的五言古诗。   (吟诵)不是只学一首古诗,不是把它当作唱歌,把很多地方按照老师说的把它夸张地表现出来就是好的。要很自然,要体会诗原来的意思。
    现在我来给你们吟诵这一首诗,我没有故意地夸张,我也不要手势。(叶先生吟诵《赠卫八处士》)    它是很自然的,不要夸张,也不要造作——那是一种表演。中国古人吟诗,是拿我自己的心,去体会古人诗中的那种情意,而且所有的古诗,不但五言古诗,也包括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不是一句一句要出一个新的调子,它中间有一个回环往复的节奏。一般是四句,有时是六句(叶先生吟诵示范)是情感的自然表达,不用夸张,不用造作。(夸张造作)那是不自然的,那是扭曲。这样的吟诵你懂得它得音节和循环往复,你背的五言古诗多了,你自己就可以写一些五言古诗。如果你不是这样自然地去吟,而是当作一个唱歌,一个特别的模式去夸张造作,你永远不会学会作诗。    所以吟诗是自然的,一个音节,一个循环,都是自然的。”
   可以说,叶先生的一席话,就是在反反复复强调:吟诵是自然的,不需要可以造作。这也一下子让我明白了我所感受的“过”是怎么回事。正是先生的这番意见。                吟诵不是表演,而是读书调的自然生发。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书是为己之学,吟诵亦如是。现阶段的一些吟诵演出也只是特殊时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吟诵和学习吟诵的手段而已。      真正的吟诵,是最为自然表达的一种读书方式。          “沉潜下来读书,内化吟咏的读书方法 ”(引自贺敬夫先生微博),是理想的读书状态,吟诵也应该是这样的。
叶先生讲话视频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2e1jo.html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16:45:33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7 02:46 编辑

微博摘录
@徐晋如: 学问不能由聪明人搞,有钝根的人才能做得好。颜回不违如愚,故为孔门第一。聪明人喜欢取巧,有钝根的忠厚之人,才是做学问的好坯子。

@家有春夏:丙戌春,東白師首張古琴專輯《響山集》發行,存《高山》一曲,未見《流水》。問及此事,東白師告曰:“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當今世人皆好機巧聰明,故喜《流水》者眾,好《高山》者寡。吾獨慕仁者,愿為仁者,特錄此曲。”

上傳了東白師的《高山》,在此

http://www.tudou.com/v/EamOTXNBVzU/&rpid=24474708/v.swf

里仁 发表于 2011-12-6 22:06:02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5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篇新博文,综合了最近叶先生在吟诵周上的发言。
叶嘉莹:吟诵是自然的读书方式



日本吟诵给点链呗{:soso_e102:}

我最近在网上最多的时间就是到处看吟诵讯息;
话说,那盘已经在来我家的路上了。。。
感谢!

也不喜欢表演,如若表演不如干脆戏剧好了,
不过理解吟诵为时下“新鲜事物”,
表演一下才会吸引更多眼球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7 02:36:40

里仁 发表于 2011-12-6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吟诵给点链呗

我最近在网上最多的时间就是到处看吟诵讯息;


國內好像都沒有人轉發。我會轉發一些到Youku上。我最新博文里有一個轉發到日本吟社練習的錄像。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7 02:47:5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7 02:48 编辑

感動!
一網友:读过《孔子随喜》 ★★★★★ “一身静气,湛然似水。绝佳之。
《孔子隨喜》作者 @薛仁明:此書素面相見、聞風相悅兩篇,是啟始之作,最受注意。我自己則最在意〈湛然似水〉。此篇書寫時,遲遲未能結尾,遂出門走了好久一回;結果,邊走邊想,想著想著,感觸遂深。返家繼續書寫,“顏回死了,孔子慟哭;顏回死後,孔子人前人後不斷要說他”,我邊寫邊落淚;文章寫完,眼淚沒乾。


@薛仁明:如今,我通常九點多就寢,五點多起身;有時更早,四點多鐘,便聽到遠處佛寺的鐘聲。那晨鐘雖遠,卻最清揚。出家人一向早起,因為,早起乃修行之事。所謂修行,也不過是修得那朝陽初起般的新鮮與活氣,正如我初初上學的年幼之時,生命有種柔和,有份靜氣,更時時刻刻,有個「興」字。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7 02:49:02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7 02:50 编辑

晨起,誦《金剛經》一遍,梵本《心經》三遍,《佛所行讚》數十偈。午後與春子、劉老師同誦《中庸》一遍。春子與劉老師同誦《莊子·人間世》一遍。後誦《說文部目》前半一遍。習字數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7 20:18:03

关于”金声玉振”微博摘录。
@许石林:2011年12月20日晚8时,深圳市少年宫剧场,“金声玉振——中华人文经典朗诵会” 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12/07/content_1854302.htm@徐晋如:
金声玉振的振应读平声
@檀作文:《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此言孔子集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谓“箫《韶》九成”是也。金,钟属。声,宣也,如声罪致讨之声。玉,磬也。振,收也,如振河海而不泄之振。始,始之也。终,终之也。条理,犹言脉络,指众音而言也。智者,知之所及;
金是钟,玉是磬。声和振,则是动词。振字训诂当从焦偱,作”扬“讲。振振重言时,方读平声。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8 07:17:1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8 07:25 编辑

#每日讀經#晨起誦《藥師七佛經》上卷,诵梵本《心经》《佛所行讚》第一章一遍。午後春子與安娜同誦《莊子·人間世》一遍,吟《千家詩》,誦《論語·鄉黨》兩遍,《心經》一遍。習字若干。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8 15:55:01

微博摘錄。徐晉如:传统文化的价值因现代性的偏颇而凸显。人类社会至今都是在古与今、文与质的循环中演化。现代性的渊源有二,一是培根的物质主义,科学主义,二是卢梭的情感放纵主义,这些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更埋祸根,所以需要传统这一味药来降火。信仰、美德,都只能在传统中寻找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9 01:02:27

每日讀經:晨起,誦《詩經·唐風》《秦風》《陣風》一遍。午後與春子同誦《論語·先進》~《堯曰》一遍,唱誦《心經》數遍。晚誦《說文部目》前半一遍,春子習字數個。

tinger98 发表于 2011-12-9 02:19:46

气质很好的漂亮宝宝!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9 04:10:47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9 04:11 编辑

德国热线上有朋友也要在本地开办两期四天的儿童中文学习营,询问我们汉堡的经验:根据你们以前经验,6天每天4个小时,三字经和百家姓能通读多少遍?儿童营的能基本达到不用帮忙自己指读吗?7 u) h0 M3 x4 `: @" Q7 R/ q+ f

达到自己指读的程度后,是继续读还是开始下一本书?最近的经验,一旦孩子熟读或会背后,很难再专心指读了,这样识字的效果是不是会大打折扣?这时是否该开始下一本书,然后每周指读复习原来的?

家有春夏试答:這真的是很難給一個確定答案的。因為這和學生具體情况有關,特別是小孩子,可能差別會非常大。

我們的少年班我倒可以直接告訴您答案,就是我們選擇的文本量要能保證讀到80~100遍(領讀跟讀算兩遍)。

兒童的口齒沒有少年那麽伶俐,誦讀速度要慢一些。

我們這次以三字經爲主,百家姓爲輔,間以詩詞吟誦。三字經的領讀跟讀和誦讀遍數希望能達到50遍左右。百家姓則沒有一定的要求,因爲這次外地學生有一半以上,教學肯定比平時總是聚在一起的班級困難。

兩年多來我們有了大概十次集中課程的經驗了。知道這種集中課程對海外學生同樣效果很好。但是效果不一定是要在營上顯現出來的,尤其是小小孩,他們的語言學習都要有一段吸收醞釀期才行。如果孩子之前沒有讀經經驗,也許在營上進入狀態就需要3,4天,甚至在第一次讀經營上都沒有狀態也是可能的,畢竟讀經營只有幾天。有些孩子整個營上都是玩儿的時間居多,可是回家之後什麽都背出來了。有的孩子在營上似乎很難適應,也不肯指讀,但是回到家,或者到了第二個營就忽然開始了。

所以,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放下期待(虽然很难做到,但是这是经验之谈),認真和孩子一起讀就好。當然,老師和家長要動很多腦筋,去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想到很多細節。在集中課程上真的去實踐“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因爲,來日方長。即使一個營傚果好,後續的堅持還是必不可少。也因此,即使一個營上看不到特別的效果,也不用擔心。反正還要日日學習,又何愁孩子不會進步。

說到具體細節,指讀的文本可以準備兩種乃至三種。比如一份大字拼音本,一份大字無拼音本(自己準備doc文件打印出來,最好字體比印刷本還大),如果有書法本再準備一份。我們的孩子也讀正體字,所以還有印刷的正體本。不同的版本可以提高識字的效率。

當然,還可以從裏面抽出來字做字卡和孩子玩儿認字游戲。再次提高識字的準確率。

蒙學文本真的可以讀到50遍,或者說流利指讀的程度就可以換新的了。背誦不必刻意要求,開蒙階段以認字爲主(一般孩子也能背)。換了新的文本后,一定時間后定期復習舊文本。

所有這些學習,在海外,一定要配合親子閱讀,家長帶孩子熟悉閱讀體驗,享受識字後可以閱讀的樂趣。讓開蒙和學習閱讀的過程同步。那麽一兩年后,孩子認了足够多的字,也可以自主閱讀了。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9 06:05:02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9 06:07 编辑

每季度漢堡舉辦一周的少兒讀經營,都會有不少外地的媽媽拖兒帶女地或開車,或乘火車趕來參加。而且爲了在漢堡臨時租房也都會相當破費。令人感動。真希望失落近百年的教育傳統能在海外漸漸恢復,讓每個華人聚居的地方,都有讀經學堂。讓海外華裔父母們不用再爲了孩子們的中文教育,如此辛苦地奔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9 19:40:02

今天中国华文教育网公布了2011"中华诵"大赛海外华侨华人学生组入围名单,6-12岁组的25人入围名单中,有三位汉堡的同学,分别是徐开宇(豆豆),牟晓阳和小女春子。

这三个孩子都是汉堡读经班的学生。因爲致谦单独成立后,离豆豆家太远,豆豆这两年都是在家里读中文。但是豆豆妞妞一直是汉堡读经最出色的学生,曾经在2009年陪同王财贵博士前往多个演讲现场做读经示范。她们的母亲曾经在本网开贴介绍两个孩子的成长。这个帖子非常值得一读! http://www.dolc.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7922&highlight=%B4%F3%B6%B9%B6%FE%E6%A4

牟曉陽也是致谦的学生,但是也是因爲家远,只有最初在读经班上课,之后的周末都无法来上课。但是她母亲对读经教育非常认可。一直在家里认真带两个混血的孩子读经。甚至因爲两个州的假期不同步,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我们的读经营。今年秋天,晓阳的母亲早早就把工作假期安排好,特地每天开车一个多小时带两个孩子来汉堡参加读经营少年班。牟晓阳的参赛作品《蒹葭》就是在这次读经营学会的。读经营的最后一天,我们为她录制了这个参赛作品。

从两位同学的经历可以看出,海外读经,重点还是家长的重视。因为即使有讀經班,读经营,每日的学习仍然是在家庭中进行。所以身边没有讀經班或者中文学校的朋友,只要有信心,也可以教好孩子的中文。

其实这次比赛前,我们是不抱入围的希望的。因为也问过吟诵学会的徐健順老师,他感觉中华诵机构中没有几个懂吟诵的老师,不一定会认可孩子们的参赛作品。但是我们想凡事总要先做起来,别人才知道,所以还是让孩子们报了吟诵作品。(豆豆的桃花源记是背诵,相当棒!)

非常感谢所有参赛同学和家长的支持。在华人数量远远少于北美和澳洲的德国,能有三位以古典文学作品参赛的同学入围,已经很值得鼓舞了!



PS经牟曉陽母亲的同意,这里转发去年几封我们关于孩子中文教育的往来信件。可以看到这位母亲为了孩子的中文教育有多么用心。

牟曉陽母亲:×老师,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只是可惜这次又不能参加读经活动了。因为一直不知道是否可以在汉堡住宿,又不想让孩子们假期闲着,所以给他们在我们小镇安排了一点活动(包括在家读经)。

晓阳(11岁)暑假至今读了100遍《中庸》,目前《论语》和《大学》也读完了100遍。《孟子》读了30遍。秋假的两周打算读《弟子规》,暑假在北京看了《百家讲坛》讲的《弟子规》,晓阳和晓强都很感兴趣。

晓强(8岁)读完《论语》后再做下一步计划。目前在读《子罕第九》,已经读了61遍,因为是倒着读的,第十篇至二十篇已经读完100遍,争取今年读完《论语》。他读得比较慢,但背下来的段落较多,所以我没太要求他速度快,基本上二周读一篇。马上快到圣诞节了,活动较多,可能读得更慢,但每天都会要求他读。今天他为了读完七遍《子罕》,只剩下十分钟看电视:儿童新闻。他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我每天下班后把他从Hort接回来,时间很有限。

冬令营我们也不能参加,这是我们一年里唯一家庭团聚的时间。希望明年春假石荷州和汉堡同期放假,两个孩子可以参加读经班,效果一定比自己在家读要好。今年暑假他们在北京上了几次书法课,所以一提起读经班穿插有书法课,两个孩子都很兴奋

家有:您好,每次看到你的邮件我都倍受鼓舞。孩子们也都很了不起。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把你的邮件中关于孩子读经的部分分享给大家吗?

你们这种坚持和踏实地学习正是大多数妈妈很难做到的(连我也是啊)。对大家在家里帶孩子读经是不小的鼓励。

另,今年我们学堂有两个台湾籍孩子(11岁和12岁)在台湾私塾参加暑假学习后,主动要求留在台湾私塾里继续学习一年。他们的父母都非常支持。现在两个孩子的中文程度在飞速进步,一年后他们大约可以背下来七八万字~十万字的经典,每天也进行写字和写作的训练。相信回来后他们的中文將令人刮目相看。如果你们日后有机会,还是可以考虑参加国内的私塾学习,哪怕是一个暑假,孩子对读经的感觉会更上层楼。

可惜这次你们不能来汉堡了。深感遗憾。祝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秋假!(如幻按:最后这两个台湾籍孩子的哥哥也去台湾读经了。我今年暑假在台湾见到他们,致感觉三个孩子不仅仅是中文好,而且学习习惯太好了。那种感觉,真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目前他们兄妹三人很快要结束在台湾的游学,回到德国,重新进入德国学校,也重新回到致謙学堂学习)

牟曉陽母亲:每次收到你的邮件都很高兴。觉得很可惜的是我们接触读经活动有些晚了,一方面,孩子年纪大了,另一方面,我们是在我上班以后开始读经的,全家时间都很有限。

如果我邮件中的内容对其他读经学生的妈妈们有点儿帮助,当然愿意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提供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的读经效果更好。

另外还有些心得,你看看是否用得上
- 每个孩子的读经感觉不一样:如果让女儿每天读两遍,读很多个两遍,也看不出太大进步,但如果让她一天读10遍,每个10遍她的进步都很明显,最多一次是把中等长度的一篇论语一天读了50多遍。而儿子喜欢慢慢读,一次让他读10遍,他舌头就不太好用了,但每次读5遍,他慢慢就背下很多。(家长在家最好区别对待。这方面我很向往读经班,有群体约束力,每个孩子都会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要求,不必花很多精力像在家里那样讨价还价。欧洲的教育观念也是倾向于让孩子在一个群体中学习,这样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德国学校通常不会留很多作业。但具体教育理论,我没有时间详查,有在欧洲学习教育学的妈妈,或许可以提供理论支持。)
- 把每天的读经时间固定下来,比如儿子是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3-7遍,周末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分三个时间段读,既不影响其他活动,也可以充分休息
- 妈妈们可以坚持写日记(顺便纪录读经情况)。我从去年开始每天写日记,公开在孩子们面前写,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写汉字感兴趣,同时,在他们哪一天偷懒时,就会心虚地问:“妈妈,你不会把这件事也记进去吧?”
- 如接触读经的人都听到过的:读经越早,效果越好。儿子能背下来的明显比女儿多,女儿九岁多开始读经,儿子是从六岁多接触读经,先是断断续续的,从七岁半正式读论语,到现在读了一年。目前全篇背下的是《颜渊第十二》和《子罕第九》,上周六应该读《子罕》的最后29遍,早上我让他试着背,居然只有5,6段没背熟。给他做了记号,他自己复习了半个小时,就全部背下来了,而且当时是连顺序都不用提醒的。《颜渊第十二》也是在读到70遍左右背下来的,刚背下来时,也是连顺序都不用提醒,从头到尾自己背。
- 儿子的读经安排是:第一遍读论语,不计遍数,只要把生字都认识了,就读下一篇,这样进步速度较快,孩子不太容易厌倦。读完《尧曰》后,再逐篇读100遍,这样在读100遍时,难度明显降低,读到70遍左右时,即使背不下来,也是读得飞快。

.....
可惜没时间把他们的读经过程详细整理。里面有好多教训,一时想不起来了。抱歉。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希望有更多家长更早接触读经。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1 04:57:35

昨日春子午后与康康读《千字文》一遍,《论语·子路》三遍,千家詩數首。
今晨与小夏诵百家姓三遍。春子与康康诵《千字文》两遍,《论语·子路》两遍,《三字经》一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2 03:11:39

2011年12月11日致謙学堂誠意班教学笔记 第一节课诵读《论语·子罕第九》一遍。特别请几位新来的同学诵读无拼音本的《乡党第十》选段。因爲他们诵读《论语》的遍数都远远不比上一直参加此课程的其他同学,而且还在用拼音本,所以诵读无拼音本明显要比其他学生吃力。借此提醒这些新来的同学一定要补上诵读这段功夫,而且在诵读了6,7成熟的时候要改爲无拼音本,这样才能保证生字的学习。不过还是考虑建议他们转到隔壁的致知班,把论语和其他文本读熟再说。之后大家齐诵《乡党第十》。这次的讲解回到《泰伯第八》,一遍讲解要点,一遍听写遇到的成语和字词。先给孩子们讲了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先给孩子们写了泰伯 仲雍和季历的名字。问了新来的同学是否可以从这里知道这几兄弟的排序,给他们补充了兄弟排序和名字之间关系的知识。再问孩子们是否记得论语里有“排行第三”的人名,孩子们想起了“叔齐”和“叔夜,叔夏 ”。对论语里有一章就是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听写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读至“师挚之始 关雎之乱 洋洋乎 盈耳哉”这章,告诉学生古代乐官一般叫师,后来担当这一职务的人也就把师作为自己的姓,冠于名之前。 孔子曾和“师襄”学琴。这章讲到的是当时的礼乐盛况。其中涉及到“瑟”这种乐器,问孩子们知道这种乐器和现在那种还在使用的乐器有关,有学生说”笙“,有人说”琴“。告诉她们和琴有关是对的,但是直接相关的“筝”,简单讲了筝和瑟的关系。再问她们“瑟”上面的“珏”是说文部目里的哪个部首?这个题目似乎对她们很简单。呵呵。继续学习《子罕》篇。听写“斯文”。 这个词出自的章节”子畏于匡”讲了这段故事。孔子的这段看似平静的话非常有气魄——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大约这就是所谓圣人气象吧。听写“循循善诱”,和学生们一起背诵此章。此章记颜子赞叹孔子之道之高且深。听写“逝者如斯”。所由来一章也非常著名。想起前不久看到季谦先生的博客上那篇文章《他把没有文章的水流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直流传到现在》。再读这句,感觉更是不同。再读“子欲居九夷”一章,从“何陋之有”询问孩子们是否记得他们学习过的哪篇古文引用了此句。好几个学生回答出《陋室铭》,遂与诸生其背《陋室铭》,并让他们找了其中对仗的几句。论语学习的最后环节。让孩子们拿出覆宋本,今天虽然没有时间读注解,不过用这个本子和孩子们一起吟诵了《论语·学而》和《为政》一遍。为政是孩子们第一次吟诵,他们还是找到了吟诵“文”的一些基本规律。所以说吟诵是本能,做老师,只要适当启发他们的这种本能,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然地开始吟诵。汉字学习:先考了几个上次学习的部首,屮,釆,半,当然写的是篆书的写法,都有孩子一下子回答了上来。今天把《说文部目》前六卷诵读两遍。讲解了“告”“口”“吅”“走”“止”“癶” “歨”(步)“此”“正”“是”“辵”“彳”“廴”“辿”“行”等部首。每讲一个部首,让学生们跟着在笔记本上画篆书写法,讲解其来源。
第二节课孩子们课间吃喝完毕,回到座位等待上课。先习静三分钟。只听见隔壁学生在吟诵《声律启蒙》。先对了两个简单的对子:青鸟和寒来暑往。千家诗学习:问了孩子们上次建议她们就一些所学千家诗的画画没画。乐乐真的画了。一幅是杜甫的《绝句》,一幅是杜牧的《清明》。(暂时没法从手机里下载下来,改天补上)吟诗开始。先吟了一遍《春日偶成》。让孩子们找出韵脚“天,川,年”,告诉他们这几个韵脚属于他们已经学习过的《声律启蒙》中的“下 一先”。声律启蒙中包含了很多常用的平水韵的韵脚,而且通篇都是长短不同的对仗句子,也有很多典故,因此熟读了声律启蒙,对于孩子们第一步开始对对子和做简单的诗词很有帮助。当然声律启蒙只是个启蒙,还远远不够。之后吟诵了从《漫兴》到《暮春即事》几首。这些诗吟来令人陶醉,每首都让人眼前有浮现美景,又犹可回味。特别讲解了《漫兴》中的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春暮游小园》中每句里色彩的变化,《莺梭》里的巧妙譬喻,《暮春即事》中的“闲坐小窗读周易”那份妙不可言的读书之乐。第三节课学生们复习古文《捕蛇者说》《师说》。隔壁致知班学习《赠卫八处士》诵读与吟诵,复习《蒹葭》《过故人庄》《桃夭》。附 王财贵教授《易经讲录》他把没有文章的水流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直流传到现在http://blog.sina.com.cn/wtkdujing 孔子自己也曾经吟诗,孔子自己也曾经唱歌,孔子自己也常常听歌,甚至听到儿歌他也有感受。“有童子歌曰,”孔子出游的时候,弟子跟在旁边,听到小孩子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子曰:“小子志之。” “小子志之”,不是叫那个孩子,是你们这些弟子啊,要记得这一首歌。“沧浪”或者是一个地方,或者是它的波——水波荡漾。荡漾的水呀,如果是清的时候,可以濯我缨——可以拿来洗我的帽子的带子,沧浪之水如果浊了,我们就不能够洗帽带子了,就来洗我的脚了。那么孔子说:弟子啊,你们听听这首歌,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人各自取之也——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的。所以孟子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个国家一定是自己欺侮自己人家才欺侮它,一个家庭的命运,自己毁坏自己,人家才毁坏他。你为什么不清呢?为什么不让人家洗帽带子呢?为什么要让人家在你的水里面洗脚呢?为什么要让人在你的生命中践踏你呢?因为你自己不清嘛,懂吗?

好了,像这样子,这首歌谁知道有这个意思呢?谁能够感受这个意思呢?这是孔子的敏锐,乃至于对天地万物的敏锐,你看孔子,“子在川上曰:”——孔子看着流水,流个不停,他就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家不是都看到流水吗?孔子就有这个感受。所以读没有字的书,不是有字的书,读一读啊,天地间的书都是可以令你有新的感受的。孔子因为心灵活泼,看到水,他有感叹,而这个感叹一出来,宋明理学家注解说:此是夫子见道之文也。这是见道之言,好像体悟到天道的真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略就是这个意思,——你要爱惜你的生命,——大略就是这个意思,——天地之间,万物变动不息,——就这个意思,等等,很多意思都包含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里面,他把没有文章的水流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直流传到现在。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3 03:13:10

微博摘录
@薛仁明:論語全書,孔子言必稱禮樂;孔子的政治,是禮樂政治;孔子的教育,也是禮樂教育。但是,宋儒之後,讀書人漸漸不知「樂」;這不知「樂」,後來越演越烈,如今更甚;不信,你且聽聽學者專家言「樂」,恐怕,只會越聽越糊塗。正因與「樂」漸行漸遠,讀書人的性情,遂日失其正;民族的氣運,遂逐年陵夷。


#讀書日記#晨,讀《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下卷。午後與春子同誦《詩經·魏風》《唐風》兩遍,《說文部目》半部一遍。晚誦《莊子·人間世》一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3 19:25:12

转发几封和一位希望报名参加致謙学堂冬令营家长的往来信件。

家长: 您好,
我的女儿快四岁了,认识一些字,三字经念过一点点。想参加圣诞节儿童读经。
因为女儿年纪小,可否先试试看一天,
如果她无法坚持,可能无法完成整个读经过程。



家有春夏:×女士您好,

多謝來信。

不過這麽大的孩子來讀經營,主要是熏陶,未必在營上就會指讀跟讀,而且三歲多的孩子學習也不必非常專心就可以達成。而且孩子的語言學習效果顯現都是比輸入有所滯後的,很多孩子都在集中學習課程結束後表現出很好的效果。您來試一天吧。


家长: 您好,谢谢您的回信。我是挺愿意让她来试试看的。主要看看小朋友是否愿意学。毕竟年纪还小,如果她非常不愿意,我也不愿意逼迫她学习,反而造成她对念经的反感。

家有春夏:当然不要逼迫孩子学习。但是孩子的兴趣都看大人的培养,没有天生喜欢读经的孩子。毕竟读经是一种需要付出辛苦的学习,而且不像其他学习那样可以很快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这份回报可能是几年之后孩子才能感受到。那么这中间的坚持都看家长的见识。

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学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喜欢孩子读经,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爱上读经,自己天天在家里读经,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但是这种坚持的以身作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读经的重要性。这之后再谈要求孩子,并且給孩子创造条件愉快读经。

总之,一切都靠父母。说句很像玩笑的实话,没有不能读经的孩子,只有不能坚持的家长。呵呵。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4 05:25:11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4 05:25 编辑

20111213晨,小夏認字卡數枚,跟讀指讀《千字文》一遍。午後誦梵本《心經》一遍,《佛所行讚》一章,與春子同誦《詩經·魏風》《唐風》《秦風》一遍,《莊子·人間世》一遍。春子誦《愛蓮說》三遍,背誦一遍。晚誦《說文部目》半部。

昨天不知何故小夏和姐姐爸爸生氣,情急之下,他大喊一聲”阿彌陀佛“!
我們都笑暈了。
這哪跟哪啊。


Lindsay512 发表于 2011-12-14 06:25:39

又长见识了。孩子真不错啊。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5 06:38:1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5 06:38 编辑

晨,小夏玩字卡游戲,誦《千字文》一遍。午後與春子誦《詩經·唐風》《秦風》《陣風》《檜風》一遍,《莊子·逍遙游》一遍,吟誦《春江花月夜》數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5 19:30:09

今天一位網友讀了我的博文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上)   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下)
評論道:谢谢您,这对我很有用。我是生活在韩国的中国妈妈。不过从小给孩子读经的话,不会到长大了,不怎么会用白话文写文章吧?我以前的公司董事就是居住在韩国的中国后裔,给国内分公司发送文书,全部用的四字成语,或是类是文言文似的。他不会像国内长大的人一样用白话文构词组句。虽然经文是我们国家的传承下来的骄傲,可是毕竟汉语现在通用的是白话文啊,请问老师,这该怎么办呢?我的孩子刚刚出生5个月,现在 正在为孩子的汉语文化课犯愁呢?我想是越早实施越好。



家有春夏回復:您的這位同事,如果要學習白話行文,肯定是非常容易的。不過寫慣了文言的人,一定覺得白話“好沒有文化啊”。估計他是沒有興趣學。呵呵。回到孩子的話題上,如果孩子同步做白話文閱讀,則白話文閱讀和寫作都不會是問題。我的女兒現在6歲,讀經的同時,她每天做大量的白話文閱讀(拦都栏不住的那种),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都是超過大陸和臺灣同齡的普通孩子的。而且要知道,上個世紀真正的白話文大師,都是那些飽讀詩書的有學之士;白話文教育體制下培養的學生,白話文反而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學了文言的孩子學習白話是非常容易的。何况孩子的日常用語都是白話,再有大量閱讀,想白話文不好都不行啊。您就放心地實施讀經教育吧。如果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繫。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7 05:07:01

晨,小夏誦《千字文》半部。午後與春子復習《易經·乾卦》《坤卦》《復卦》,誦《詩經·魏風》《唐風》《秦風》一遍。後春子與康康共讀《論語》某篇一遍,《大學》一遍,《三字經》一遍。晚春子去康康家過夜。兩個小姑娘又有開心的一晚了。小夏同學下午睡得太遲,錯過了幼兒園的耶誕節活動。玩上到了睡覺的時間,該小同學提出來學習字卡,遂玩了玩兒識字卡。還聽了兩個故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7 20:05:2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7 20:07 编辑

微博摘錄:國內的語文老師林老師微博 @思行之林 又要新任务,整理三千五百常用字。“周老师,我来做吧。”为了两年后教一年级着想,必须改革现在的识字教学,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汉字的魅力。周老师说两年可以学完。

@家有春夏 對海外中文教育來說,不能在最初兩三年學習中讓孩子認識足夠的常用字進而開始閱讀,導致孩子的中西文閱讀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結果是十年中文教育95%以上的海外華裔子女不能自由閱讀中文,厭惡中文學習,離開中文學校無法進行自我學習,最後所學全部還給老師,可謂全盤皆輸。是為不慎其始,則悔其終。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家有春夏(新增 回國見昆曲家張衛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