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与坏妈妈:
周六,丫头说妈妈我要吃巧克力。我说:可以啊,想要多大的?丫头说差不多12厘米左右那么大吧。我正算着丫头咋有这种方式的要求,就顺嘴问:那多宽呢?要多大面积的巧克力?丫头说宽3厘米,那你给我买36平方厘米的巧克力。心想丫头还有点数学头脑,每一会,做妈妈的我心生邪念:哎呀!你要吃36平方厘米的巧克力,那我把巧克力融化,36平方厘米的巧克力只需要很少很少的巧克力溶液……丫头一听,不干了。我不慌不忙的说一般超市的巧克力都是块状,都有厚度,大约有1厘米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所以巧克力要按计算体积,长乘宽乘高。丫头问:那体积的单位呢?抓住机会便对丫头说,体积的单位是立方……还没等我说完,丫头便再次要求:妈妈,我要吃36立方厘米的巧克力……大功告成。概念渗透的目的达到了,丫头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好吃佬一枚
说得不错啊。谢谢
给孩子有动手使用最原始最笨的方式的机会,这样让孩子才能在动手试错的基础上,琢磨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对概念的理解才更接近于本原,自己理解透的东西,才能支持更近一步的举一反三。借助不同颜色和长短的积木小棍、不同颜色的画笔画图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解题……
买的24面的,最大数字是24。还有从4面到30面的。顺便买了符号骰子(加减乘除,买的符号骰子没有除号,却多了一个乘号),以玩游戏的方式做计算。刚才孩子要我陪她玩几把,最后玩到负数
之后的两天都按着丫头的意愿,随她制定规则玩多面骰子的游戏。时刻我都对内心的自己说:忍住,千万要忍住。给孩子做主,因为她才是游戏的主角,哪怕在游戏中显得有些放不开。相信孩子,她会找到真实的自己,她会长大,会有自信主动的一天(其实这游戏的过程是在考验我这当妈的,是否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每天一点数学:
下班回家丫头正在做作业,忽然听她喊:妈妈,替我用计算器算算109*160等于多少。我问:你这是干嘛呢?丫头说要算算小笔记本的面积。拔弄了计算器告诉她:17440。丫头嘟哝着17740平方毫米,除以10等于1744平方厘米。我故意惊讶的说:哇!丫头的笔记本可真够大。丫头听我说说,又看看自己的笔记本,明明跟自己的小巴掌差不多嘛。我不吱声,就听到丫头在嘴里叨咕:1厘米等于10毫米,109毫米等于10.9厘米……10.9*16等于174.4平方厘米。丫头把先前的数据17440、1774、174.4做了细致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平方厘米是平方毫米的100倍……
孩子喜欢就好 像你学习,亲子共学的路上绝大多数时候妈妈要比孩子更有耐心才能有不断的进步呢。 好厉害,向你学习!坚持!
真棒,用心的妈妈 亲子读,读的不是书,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有了这根纽带,我能随时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她此刻最需要什么
乐言妈妈,这句话我太喜欢了,谢谢你 谢谢大家的关注。
丫头的阅读还没形成气候,依然在绘本、分级、非小说、小说间来回跳。一切都由丫头自己选择今天想看什么书。
看来在阅读上,妈妈花的心思和时间是我们这些懒散妈妈想象不到的,惭愧的同时,也反省自己。看了这么多妈妈的帖子,发现陪读是多么的重要,和孩子一起探讨也是多么的重要。
思维需要突破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4-5-29 09:28 编辑Frozen
You are trapped in a cabin on a cold snowy mountain with the temperature falling and night coming on. You have a matchbox containing just a single match. You find the following things in the cabin. What do you light first?
. A candle
. A gas lamp
. A windproof lantern
. A wood fire with fire starters
. A signal flare to attract rescuers
Pop!
How can you stick 10 pins into a balloon without popping it?
对类似问题的思考,有些太小心翼翼。今晚和丫头一起看一本关于数学的书,一个感觉~~~思维需要突破原有的传统。
我趴在床上看DK的一本关于数学的书,丫头一头扑上来跟我挤在一起翻书。当我们看到frozen的时候,丫头读出声来,并要我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我故意选A windproof lantern 。丫头选了A wood fire with fire starters ,并对双方的选择做了评价、、、之后,我们一起看了Pop! 丫头想出的法子是在把大头钉涂上胶,黏在气球上,这样就满足了条件,也不会把气球弄破。
当我俩一起翻开书后的答案时,一声惊呼:原来如此、、、我们笑着聊起天来,我对丫头说:今晚收获很大,就是我们动脑了,我们高兴了,虽然与正确答案不同
我家启蒙一年,看过toad and frog后进步缓慢,来看看各位的书单 楼主很用心,做的很好,很难达到这种高度,尽我所能吧 我家正在学拼读,希望下个月可以开始简单的阅读了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4-6-30 22:13 编辑
关于lets的阅读与体验:从昨日起,丫头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吹泡泡了。勾兑了一小铁盆子洗洁精水吹着玩。晚上我把lets里的那本关于吹泡泡的书拿出来,果然兴趣与能力划上等号了。今儿中午,下班回家,丫头提出来要我陪她玩吹泡泡。我同意了。在小区里吹出各种大小的泡泡,还按照lets上说的一一验证,原来lets说的是有根据的。——孩子就觉得好玩,知道有这么一个现象:所有的泡泡最后都会变成圆球,永远不会有矩形的泡泡;湿润的手掌,能轻而易举的接住泡泡,而泡泡不破裂;相反,干的手掌去接泡泡,立马像针刺一样bang。这是为什么呢?只要当前孩子玩的开心,知道有这么一个现象存在。至于深层次的原理,相信以后孩子再次碰到的时候,会追根寻源。这会只用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思考的种子即可,会有破土而出发芽的一天、、、
真心羡慕啊。看来要好好学习和努力培养了。 睿智,耐心,细致而温柔的妈妈,值得我学习{:95:} 谢谢分享。很棒的说 小孩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把阅读培养成习惯,以后也会受益匪浅 你真是给孩子了一个大财富啊
学写了!谢谢 乐言好棒!我家孩子阅读进展也还行,动画看多了音频听了也不少,听力口语都还行把,只是一直没有给孩子请过外教,因为我英语还不错,上班也用点英语,在美国也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平时就跟孩子日常交流也用英语,但毕竟很有限。乐言就是我儿子的榜样啊,你的经验很实在,也很受启发。我还想问问外教你家请的是机构的吗?还是网络的?谢谢! 很厉害啊!希望我儿子也能这样自己看英文书。
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放下焦虑,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2014年8月1日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4-8-4 16:50 编辑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丫头在看一本思维训练书,她喊我帮她把被钉住的答案页拆开。我没同意。起初丫头硬来,把书页撕破小口,便建议她想其他法子拆解。丫头合上书,琢磨一会。突然,从床上跳起来,跑客厅去拿了两样物件:一把钢尺和一个带硬壳的修正带。我好好看着她,看她到底要干嘛。只见她用修正带外壳支撑钢尺,用钢尺的一头搁在塞在订书针的缺口处。并嘴里念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订书针真的被她用装置撬起来了。她自信的向我和她爸展示自己的成果。我泪奔:娃儿,你这是哪学来的啊。丫头说:动画片the way things work……可喜啊,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4-8-4 16:57 编辑
用阅读、视频、玩乐的方式点燃丫头的科学之火:最近每天看一到两集the way things work,虽然这动画没有如horrib henry一样令她捧腹。但我会在与丫头玩的时候经常感觉她在不由自主的在自己生活里重现该动画片场景。丫头的这种本能反应非常棒。晚上陪她一起阅读lets的what makes a magnets,这书的难度已在她的掌控之内,能顺利的读下来。并在读的过程中随时停下,和我说起半月前在家玩自制指南针的经过;还提到在玩方形巴克球的时候立方块吸在一起,夹得她好疼;又有时候小小的立方体无论如何也粘不到一起,还不停的在相互舞动、、、无论是英文的表述还是物理原理刚好在丫头的认知与理解范围内。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兴趣火苗,想办法点燃它……我说丫头先睡,妈妈买个马蹄型磁铁。没想到丫头异常反应:好啊,我们可以玩magnets里的游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