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 发表于 2020-5-11 09:18:51

实际报名超过了100,当是我们都觉得很惊讶,能有这么多人。

最初的条件都蛮简陋的,也没有小册子和注音。但是家长非常努力和认真,一张一张打印,一张一张抄。

其实我最珍视的就是这第一批打卡的学员。因为家长也非常配合,孩子坚持得也很久。

后来几年各类打卡越来越多,小打卡、鲸打卡,学而思等等,各种机构都有打卡,还有免费的。

已经处于打卡泛滥、信息过载的阶段了。



吉米爸爸 发表于 2020-5-11 14:39:15

只要能坚持,现在市场上应该补缺少孩子所需的任何东西。关键是父母要坚持陪伴培养,这才是关键!

loom 发表于 2020-5-13 15:48:40

我觉得这个阶段家长反而更要担心,孩子的时间被免费的资源给吃掉。


所以,我讲几个问题。


※1.打卡的本质是什么?


loom 发表于 2020-5-13 15:49:16

这个问题想清楚,你们就会知道是否要参加打卡,如何选择打卡项目。


打卡是因为孩子不爱学,所以我用打卡逼着孩子学?还是,给孩子制定一个人生小目标,分解任务完成?




loom 发表于 2020-5-14 11:23:43

从广义上来说,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答案是后者。


我昨天晒了我儿子在升乐美积累的好几十篇作文,这算不算打卡?


看到以后,会不会有个成就感?



loom 发表于 2020-5-14 11:24:16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5-14 11:26 编辑

还是嘟妈昨天说看看我儿子写了什么作文,我才想起来到孩子电脑上去拍的。


看到,我也觉得很震撼,小孩也看到自己这几年的努力。





loom 发表于 2020-5-18 13:22:44

我打卡也打了好几年。原因就是我女儿跟我儿子一起看粉猪。


看完,俩孩子就很坏,玩的时候故意用英语聊天,不想让我们听懂。


然后我就很晕,我觉得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想当年英语学挺好的,难道以后不能和孩子对话了吗?




loom 发表于 2020-5-18 13:23:31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5-18 13:27 编辑

于是我就去打卡,你们肯定都知道,最早就是百词斩出了薄荷打卡,是英语阅读的。
给你们晒一下我的证书。


loom 发表于 2020-5-25 10:26:24

我看到我朋友圈有人说,薄荷打卡不行,自己看就可以了,而且有的书不是原版,改编过,等等。


要说也是,一期假定149或者199,看三本书,有这个钱,我都可以买三本书自己看了。


关键是买了三本书,我就能看吗?我缺的是书吗?我儿子看过的英文书很多的呀。



loom 发表于 2020-5-25 10:26:59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5-25 10:33 编辑

我的问题是中文强势,英文阅读头大,没法子坚持看下去。


薄荷这种阅读打卡,每天五分八分钟,我坐地铁的时间就看掉了,有效利用了边角料时间。


慢慢形成习惯,到点就得看,如果两期之间间隔几天,或者有时候小长假停更,就特别难受,到了点儿感觉空落落的。



loom 发表于 2020-5-28 11:43:07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5-28 11:59 编辑

这中间,百词斩又出了看电影的。有些电影非常经典,所以我就买了。




loom 发表于 2020-5-28 11:54:13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5-28 12:09 编辑

我比较两个打卡,看电影的芝士派和文字阅读的薄荷,我肯定就想看电影。


但是看电影的收获肯定比薄荷阅读小很多。



loom 发表于 2020-6-2 10:04:45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6-3 11:27 编辑

因为电影人物的发音不是很准,有的带黑人口音,有的夹杂拉丁语、法语、西语、意大利语啥的,

还有很多不规范的俚语,而且一部和一部主题不一样。最后感觉没提高英语,只是挤时间看了电影。

那我不傻吗?免费的片子哪里不能看?



loom 发表于 2020-6-2 10:05:39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6-3 11:27 编辑

阅读比较痛苦,要硬着头皮看,但收获比较大。

最近我还买了达芬奇好课里面的纪录片打卡。

我承认我贪了小便宜,他们说坚持每天读完,就可以全部返钱。


loom 发表于 2020-6-3 11:25:06

我截个屏给你们看一下。


loom 发表于 2020-6-3 11:26:08

达芬奇最大的问题是,拐杖太多。

这些个单词表,我绝大部分都认识。关键是看纪录片的时候,还带翻译,汉字比英文字幕大多了。

我根本没法听英文,太干扰了。

我老公在全家带动下,也开始用流利说打卡,类似达芬奇,中文讲解半天才来一段英文。

我觉得那个都不叫学习,就是听中文。


loom 发表于 2020-6-3 11:27:54

所以,我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


※2.打卡有没有作用?




loom 发表于 2020-6-4 10:05:21

分人、分产品。


(1)人很简单,看执行力。


我这边有些家长中间插进来,我本来想帮他们,觉得前面孩子已经损失很多时间,这次进来可要好好坚持。
但结果,这些人总是来是一阵风,去的时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loom 发表于 2020-6-4 10:10:49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6-4 10:12 编辑

我现在总结经验出来,有很多人,就是三脚猫的脾性,并不是来我的群之前没有找到正道,


所以耽误了,而是做啥事都不能坚持。浪费我的感情。还规划半天。






loom 发表于 2020-6-4 10:11:14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6-4 10:12 编辑

(2)从产品角度来说,很多家长喜欢免费的、便宜的,讲解很多很多的。
最好是1分钱的课,给娃讲俩小时,然后家长觉得赚了。
拜托,你们是培养孩子,就像打磨玉石一样,精雕细琢的,又不是菜市场买菜。


loom 发表于 2020-6-5 09:35:12

难不成你打磨玉石,就因为砂纸免费,就使劲儿磨吗?


就比如说,某每日打卡的产品,我群里原来一个妈妈说好,然后她把介绍和形式发给我看。


我跟她说,还是最好退掉。


首先每天截取文言文或者古诗中的一句,然后老师讲解十几二十分钟。


loom 发表于 2020-6-5 09:35:44

我认为这就是耽误时间。

一个句子,上下文都没有,听老师灌输,这是攒知识?

毫无体系,毫无深度。
然后这一句也没要求背,一耳朵就过去了。
但是,我发现很多家长买产品买的就是保姆式服务,啥不想做,就甩钱+甩锅。
买一个产品,扔给孩子,家长觉得责任尽到了,给孩子买了一年800小时的知识。




loom 发表于 2020-6-8 10:46:51

回归到打卡的本质上来,家长如果有能力,根本不需要到我这里打卡。

每天自己带孩子花五分钟十分钟读诗,保准有收获。
就像我女儿,现在英语外教课比较贵,而且很多机构预收款,价格不菲,我担心他们跑路。
我就自己弄个加州语文第一册,每天带我女儿读一到两个单元。



loom 发表于 2020-6-8 10:47:58

现在已经读完五分之三,基本上第一册花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搞定。
我儿子当年,是直接扔给外教课的。
因为那时候便宜,我觉得我自己没法替代外教的作用。
昨天我儿子跟我说,妹妹快超过他了,学得太快了。
因为以前外教课,一周一次,学半个单元到一个单元,我现在每天带妹妹读一个单元,一周七个单元。
这就是打卡的力量。



南山沐歌 发表于 2020-6-8 15:20:54

写得太好了!

loom 发表于 2020-6-9 10:08:42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20-6-9 10:11 编辑

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些好课,比如我女儿的英文,我还是给她报了一个外教阅读课,现在读桥梁书。
这个课是一对二的,另一个孩子外教课比我女儿多,就我了解,他们还报了加州语文。
但是从实际上课效果来说,我家女儿进步蛮大。



loom 发表于 2020-6-9 10:11:33

初入学的时候,俩孩子差不多,他家比我家略强一点,词汇量多一些。她家外教课比我家多,而且家里就一个娃,所以我当时担心,我家女儿后面会不会拖人家后腿。
但是学了两期下来,我女儿反而有点超出。感觉每天的坚持比每周一次上课,效果来得更好。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loom 发表于 2020-6-10 11:18:57

有一个励志故事:
说毛竹,如果是播种的话,每天精心培养,4年也只不过长3CM。
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这里瞬时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表面上看,6周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loom 发表于 2020-6-10 11:19:39

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这并不表示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无论哪一科的学习都不能一步登天,而在于积累,好多人就没熬过那3厘米。



loom 发表于 2020-6-11 12:57:46

其实数学也一样,一开始我家儿子也上过奥数班,每次都不能坚持,他说反感老师猛灌,
自己宁愿自己在家做题,每天根据难度,五题八题十题,都是他自己安排的。

四年级的时候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牛爸奥数四年级,亚太杯入围。



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文学习从诗经开始